2024年10月31日 点击人次: 590
各培养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其指导大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的能力水平,满足广大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要求,招生就业处决定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指导师认证培训,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及人数
此次培训面向各培养单位分管学生工作的处级干部、专职辅导员,各培养单位限报2人。其中一人作为培养单位大赛联络员,负责赛事的沟通交流工作。
培训规模为50人左右。
二、培训时间
2024年11月4日-5日
三、培训地点
长安校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11月4日)
长安校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东201室(11月5日)
四、培训内容
时间 | 内容 | 学习收获 |
总论 | ||
第一天 上午 | 第一讲 赛事举办,深化生涯教育 一、大赛与生涯教育的融合 二、校赛组织与指导 三、选手选拔与培养 | 将大赛融入学校的生涯教育体系中,提供校赛组织与指导全流程图、学生参赛路径图,将学生的参赛历程与生涯发展、就业能力提升历程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促学、促就。 打破的选手选拔误区,发现并培养真正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目标领域内有丰富的实践积累,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选手,并发挥其在学生当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
成长赛道 | ||
第一天 上午 | u 成长赛道赛制解析 第二讲 职业目标 追寻使命担当 一、职业目标的认知与认同 二、职业目标的能力结构 三、职业目标的价值表达 | 结合评分标准解析生涯发展报告的结构及具体的写作要求。学习引导学生确立真实、可信、可行的职业目标。体现职业目标从初心萌芽到探索认同,再到理想信念的认知发展过程。学习如何在“轻测评”甚至“无测评”的情况下体现与职业目标的适配性。在统合多维信息的基础上,对职业目标的能力结构和意义价值进行凝练和特色表达。 |
第三讲 成长行动,践行职业理想 一、成长行动梳理 二、成长成果呈现 三、差距分析与计划制定 u 生涯发展报告作品生成 | 学习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并筛选与职业目标相关的成长行动,在成长行动之间建立合适的逻辑关联,选择 “高光事件”凸显意义建立、智力激发、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差距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成长计划,以及评估调整策略。 结合国赛获奖作品学习生涯发展报告统整思路,建构合适的作品逻辑,优化细节。 | |
第一天 下午 | 第四讲 主题陈述 讲好成长故事 一、主题陈述的逻辑重构 二、主题陈述的特色呈现 三、PPT要点及现场答辩准备 | 清晰生涯发展报告与主题陈述的异同,通过国赛获奖作品了解主题陈述的多种叙事风格,构建有个人特色的表达逻辑,讲好独特的成长故事,增强区分性与辨识度。清晰主题陈述阶段PPT的制作要点,从评委视角发现个人生涯发展中的不足,以再次促进成长提升行动。 |
就业赛道 | ||
第二天 上午 | 第五讲 就业赛道 聚焦雇主需求 一、就业赛道赛制解析 二、职业目标定位 三、职业能力展示 四、职业意愿表达 u 就业能力展示作品及陈述 | 通过对赛制的解析理解就业赛道的具体要求,分享就业赛道选手选拔经验。 针对就业能力展示的不同模块进行拆解,分别从职业目标的定位与价值呈现(体现适应性)、职业能力展示和职业意愿表达(体现契合度)几个方面分析作品准备的思路和要点,结合国赛获奖作品理解就业能力展示的核心要义。 |
第二天 下午 | 第六讲 简历撰写 撬动雇主期待 一、雇主视角下的好简历 二、简历的基本结构 三、USP原则打动HR 四、辅助证明材料整理 | 体验以HR身份进行简历筛选,发现大赛简历撰写的常见误区。运用大赛平台的简历模板搭建简历结构,重点讨论以及个性简历的生成过程。了解简历不同模块的撰写重点难点,学习使用三步法打造优秀简历,练习使用USP法则凸显工作经历与成果。 |
第七讲 综合面试 职业能力致胜 一、大赛面试考核目标 二、综合面试的题目类型解析 三、评委提问准备策略 | 理解大赛面试与平时求职面试的差异,洞悉大赛面试的独特关注点。分类剖析首届国赛综合面试的题目及答题要点,通过换位思考理解评委(面试官)的关注点,做好充足准备。指导学生在赛前打造职场硬核,在赛中彰显职场软实力。 |
五、报名方式
请各培养单位将报名汇总表(附件1)于11月1日15:00前发送邮箱leizhang@snnu.edu.cn,同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培训交流群。
六、培训要求
1.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好宣讲动员,将此次培训作为高质量办好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师资储备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
2.培训期间,所有参训教师须严格按照培训安排,遵守课堂纪律,确保学习效果。培训期间,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确需请假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招生就业处审批。
3.此次培训费用由招生就业处承担,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教师可获得专业技能证书。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蕾 029-85318776
招生就业处
2024年10月31日